买球最好的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

学术交流

你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术交流 > 学术交流 > 正文

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应邀云上讲学

发布时间:2022-11-14 发稿人:www.junkflipper.com 点击数:


20221111日晚7点,中国人民大学教授、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、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客座教授袁济喜云上作客买球最好的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,进行了题为“古代文艺批评角色的建构与游移”的学术讲座,在“双十一”之际,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精神盛宴。本次讲座由买球最好的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刘春阳教授主持,为“中国文论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”系列讲座第四讲。

整场讲座以元好问《论诗三十首》“谁是诗中疏凿手,暂教泾渭各清浑?”一句引入。袁济喜教授解释道,诗中的“疏凿手”喻指文艺评论家,亦即讲座题目中的“批评角色”;批评角色因其所处环境、自身定位差异,往往会承担不同的责任,做出多样的行为。讲座第一部分着重还原了汉魏六朝文艺批评者的文化场域。袁济喜教授指出,早期中国的文艺批评与日常社会活动相关联。东汉末年的清议运动催生了人物品藻,而这种品藻又形成了文艺批评,文艺批评在当时具有社交的性质,这种文艺批评往往又与争夺话语资源相关。例如,左思为宣传《三都赋》而请高士皇甫谧作序,由此产生洛阳纸贵的佳话;庾阐仿此做法,向同族权臣庾亮进呈《扬都赋》,深得庾亮称赞,但另一家族的谢安却不以为然。不仅文艺作品如此,文艺评论之作也需名士推介。例如,同样是求荐于沈约,刘勰扮成贩夫成功进献《文心雕龙》,获得沈约好评;而钟嵘《诗品》却遭到沈约拒绝。由此可见,汉魏六朝文评者不是纯粹鉴赏家,而沾染了话语权力与人脉资源的争夺。

主讲人:袁济喜教授

古代文艺批评与人格精神直接相联系,而人格精神需要通过角色意识来实现。置身于这样复杂的文化场域,文艺批评者的角色意识各不相同,且往往处在游移与变换中,发挥着不同的作用。经由文献梳理,可从四个方面对此展开分析。

(一)对时代的裂变与精神形态的转化,起到反拨的作用。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儒家的传统诗学:《礼记·乐记》提出“声音之道与政通”;《毛诗序》认为时代衰微之际诗人需担起“国史”之职责,针砭时弊,激浊扬清;孟子、刘勰、韩愈等人都在文化堕坠之时挺身而出,以“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”的气概去为心中的正道做“不得已”的辩护;宋元时期,严羽和元好问分别以“刽子手”和“疏凿手”自我标榜;至明清之际,王夫之更是将诗教作为挽救世道的利器,强调诗学挽救末世风俗人心的作用。

(二)对文艺现状进行品判,发挥文艺批评区分良莠的作用。例如,王充《论衡·对作》对东汉虚妄不实的文风深恶痛绝,批评“华文放流,则实事不见用”;刘勰《文心雕龙·序志》指摘近代文风“浮诡”“讹滥”,并不满于前人文论“不述先哲之诰,无益后生之虑”,于是“搦笔和墨,乃始论文”;稍晚于刘勰的钟嵘有鉴于齐梁时一些王公贵族论诗随其嗜好、准的无依,从而以《诗品》“辨彰清浊、掎摭利病”,呈现出一种批评家的勇气。

(三)从文艺活动内在规律去揭示文艺特质。许多古代文艺批评家认为,文艺批评的主要功能在于分析文艺活动的内部特点,即使是强调文艺的社会担当与忧患意识,也要从文艺的自身特点出发。举例来说,“伏膺儒术,非礼不动”的陆机在《文赋》中花大量篇幅讨论文艺构思与创作的规律,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扬风雅之道;宗经意识鲜明的刘勰,其《文心雕龙》仍将“论文叙笔”和“剖情析采”作为主要内容;中唐皎然在《诗式》中也提出,若要谈论教化问题,首先应当弄清诗歌的特殊规律;晚唐的司空图充当闲适诗学家的角色,自叙“诗中有虑犹须戒,莫向诗中著不平”,批评白居易与元稹的诗学批评为“都市之豪估”,向往“遇之自天,泠然希音”的审美境界;北宋时,苏轼批评王安石“患在于好使人同己”,主张文学应遵从百花齐放的原则。

(四)解构任何预设的立场和角色。如果说前三者都是在建构文艺批评的角色,那么第四种角色便旨在解构。庄子通过寓言暗示,“道”无法通过理智和聪明寻得,美丑标准随人随物而异,釜底抽薪式地破除了文艺批评的主观立场与客观标准。而禅宗美学反对主客二分,倡导明心见性,直指本心,也消解了批评中的主客体角色。

在分析完上述四种角色后,袁济喜教授还引用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诗文评类的总序,还原了古人对文艺批评的认识。在诗文评讨论瑕瑜、别裁真伪、博参广考的三大功能中,袁老师特意拈出博参广考这一条,以孟棨《本事诗》、欧阳修《六一诗话》、曾敏行《独醒杂志》中所记载的文人轶事为例,揭示出批评家有时具有小说家角色的特点。总之,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角色建构是多元的、游移的,常常呈现出多元交融的特点。

主持人:刘春阳教授

此外,袁济喜教授谈论了他对传承鉴别古代文艺批评资源的思考。他首先引用了鲁迅对传统诗教说的批判,强调对于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资源,必须进行过滤与转化。而后又引述宗白华的观点,认为不能对传统视若敝屣,需抱以同情之了解。袁济喜教授最后总结道:

近现代中国美学与文艺批评的一些成熟的思想观念都是中西互鉴、浑然不分的结晶,例如梁启超的“趣味说”、林语堂的“幽默说”、朱光潜的“意象说”、宗白华的“意境说”等等,都是如此。中国文艺批评的现代话语与资源转化,经过东西互鉴与审慎分析,完全可以进入现代中国的文明形态之中,滋润我们的精神世界,使古老的文艺批评话语形态变成我们的文明资源,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。

本次讲座部分听众

袁济喜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,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,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客座教授。兼任中国《文心雕龙》学会副会长、中华美学会常务理事。主要研究中国古典美学、中国古代文学批评,代表作有《六朝美学》《中国古代文论精神》《兴:艺术生命的激活》《和:审美理想之维》等。(撰稿:戴雨江、刘纯友;摄影:吴煌琨;海报设计:黄秀慧)



上一篇:华东师范大学朱志荣教授应邀云上讲学 下一篇:中国传媒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晶应邀云上讲学
版权所有 买球最好的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 地址:武汉市珞珈山 邮编:430072 鄂ICP备0000000
Powered by JL-TECH
教师专区登录

规章制度检索 请输入教师学工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