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球最好的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

团队力量

尚永亮

发布时间:2018-08-31 发稿人:www.junkflipper.com 点击数:

一、個人簡介

尚永亮,男。1956年生。1975年參加工作。1982年1月,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,獲文學學士學位。1982年2月—1984年9月,留該校中文系,講授中國古典文學。1984、1986年,攻讀元明清、唐宋方向研究生,獲文學碩士、博士學位。1991年2月,破格晉升副教授,任博士生副導師。1995年,破格晉升教授。翌年由國家教委學位辦審查批准,擔任博士生導師。1997年10月,調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工作,1999年底,調赴武漢大學工作,先後擔任武漢大學中文系副主任、文學院院長,以及教育部高等院校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,日本京都大學、德國特立爾大學、巴黎第七大學等海外高校的客座教授。現為武漢大學二級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、學位委員會、人文社科委員會委員,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,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、中國詩教學會副會長、中國柳宗元研究會會長、湖北省楚辭學會副會長、湖北省大學語文學會名譽會長等。

先后承擔、完成省部級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、重點項目9項;出版學術著作20餘部,主編大型叢書、教材等10餘部,在《文學評論》、《文學遺產》、《文藝研究》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、譯文230餘篇,其中數十篇被《新華文摘》、《中國社科文摘》、《高校學報文摘》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等轉載、摘介,或被譯為英、日、韓、俄文字在海外發表;此外,獲十多項國家級、省部級學術獎勵以及武漢大學傑出教學貢獻校長獎。多次榮獲湖北省優秀本、碩、博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及五個一人才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稱號。


二、專著

1、《楚辭研究集成——楚辭評論資料選》(合),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。

2、《生命在西風中騷動——中國古代文人與自然之秋的雙向考察》,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。

   該書所屬之“羊角叢書”獲國家“金鑰匙”獎一等獎、第二屆“希望杯”圖書優秀獎。《書訊報》、《北京晚報》、《中國圖書評論》分別發表書評。

3、《十年生死兩茫茫——古代悼亡詩百首譯析》(合),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。

4、《李白詩歌鑒賞》(合),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。

5、《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文學考論》,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。

   獲陝西省1996年人文社科研究二等獎。

   書評:見《唐研究》第一卷,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。

  《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》第五卷著作提要,三秦出版社2004年。

6、《桃花扇新編》(合),陝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。

7、《莊騷傳播接受史綜論》,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10月版。

   書評:《勾勒莊騷的歷史足跡》,載《書品》2001年第5 期。

8、《唐代文人的精神風貌》(合),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5月版。

  《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》第五卷著作提要,三秦出版社2004年,第233-236頁。

9、《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涯》,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5月版。

  《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》第五卷著作提要,三秦出版社2004年,第237-240頁。

10、《唐代詩學》(合),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。

   書評分載《文藝報》、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2001號。

   《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》第五卷著作提要,三秦出版社2004年,第251-253頁。

11、《司馬相如傳》(合),東方出版社2001年3月版。

12、《人與自然的對話》(合),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。

   書評分載《中華讀書報》、《淮陰師院學報》2003年第5期。

13、《柳宗元詩文選評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。

14、《貶謫文化與貶謫文學》,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。

   書評:

   《一篇博士論文  一個研究研究領域——尚永亮先生〈貶謫文化與貶謫文學〉讀後》,載《博覽群書》2003年第12期。

   《與古之賢士大夫同體震顫——評〈貶謫文化與貶謫文學〉》,載《中國新聞出版報》2003年12月10日。

   《誰看秋月春風——從顛峰墜落的貶謫文人》,載《中國書報刊博覽》,2004年2月21日。

   《古典文學研究的拓展與創獲——評尚永亮先生〈貶謫文化與貶謫文學〉》,載《人民政協報》2004年6月10日。

   《從廟堂到江湖的人生詠歎——評〈貶謫文化與貶謫文學〉》,載《中國圖書評論》2004年第9期。

   《在大視野中逼近研究對象——評尚永亮〈貶謫文化和貶謫文學〉》,載《古籍研究》2005。

   《棄子逐臣:一個結構性隱喻》,《光明日報》2005年8月22日。

   《中國古典詩歌“主題研究”述評與省思——以歷史、政治主題及理論建構為中心》,《文史哲》2010年第5期。

15、《唐代詩歌的多元觀照》,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。

16、《李東陽評傳》(合),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。

17、《歷代名家精選集·柳宗元集》(合),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。

18、《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》(主撰),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。

   書評:

   《評〈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〉》,《光明日報》2008年12月26日。

   《擲地有聲,獨樹一幟——評尚永亮〈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〉》, 《長江學術》2008年2期。

   《貶謫文化的當代闡釋——評〈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〉》,《武漢大學學報》2008年5期。

   《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》讀後,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2008。

   《失意群體與苦難文學的深層透視——〈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〉讀後》,《東南大學學報》2009年2期。

   《尚永亮主撰〈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〉》,日本中國文史研究會編《中國文史論叢》第5號,2009年3月。

   《評尚永亮〈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〉》,《文學評論》2011年第1期。

19、《唐詩藝術講演錄》,廣西師大出版社2008年版。

   書評:

   《詩歌教學的知性分析與感性引導——讀尚永亮〈唐詩藝術講演錄〉》, 載《中國韻文學刊》2009年第3期。

   《深入淺出,金針度人——評尚永亮教授的〈唐詩藝術講演錄〉》,《長江學術》2009年第3期。

   《賞論結合,授人以漁》,《武漢大學學報》2009年第6期。

   《深入淺出的技巧和境界》,《淮陰師院學報》2011年第2期。

20、《唐詩三百首讀本》(合),嶽麓書社2010年版。

21、《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》(上下冊,合),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版。

   書評:

   《尋研究找文學傳播接受的突破口》,《長江學術》2011年第2期。

   《為接受史辯護——〈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〉的學術意義》,

   《文學與文化》2011年第3期。

   《沉潛深入,體大慮精——評尚永亮先生等著〈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〉》,《中國韻文學刊》2012年第1期。

   《建構文學接受史研究的范式——尚永亮〈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〉的方法論啟示》,《北京大學學報》2012.1

   《唐代文學接受史研究的新進境與新標杆——尚永亮教授〈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〉讀後》,《長江學術》2012.2

   《元和詩人文學生命沉浮錄——讀尚永亮先生的《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》,《武漢大學學報》2012.4

   《接受史:為文學、文化史提供另一種參照系——讀〈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〉》,《燕趙學術》 2012年2期

   《新書選評·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》,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2012。

   《探索文學傳播接受研究的路向——武漢大學“文學傳播接受研究高端論壇”綜述》,《文學遺產》網路版、《中國韻文學刊》2011年第2期簡介。

22、《經典解讀與文史綜論》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版。

23、《名家精注精評本·柳宗元集》(合),鳳凰出版社2014年版。

24、《唐詩藝譚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。

   書評:

   評《唐詩藝譚》,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2017年號。

25、《中國古典文學的接受理論與實踐》,新文豐出版公司,2016年版。

26、《詩映大唐春——唐詩與唐人生活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7年版。

   書評:

   《品味唐人的詩化生活》,《湖南日報》,2017年6月16日。

   《從古至今,人生離不開考試》,《中國科學報》2017年6月9日。

   《詩映大唐春》,《寧波日報》,2017年7月7日。

   《裁文為舟,重訪大唐桃花源》,《中華讀書報》2017年7月25日。

   《大唐的樣子 詩人的真實》,《中國教育報》2018年06月04日。

   《人歌小歲酒 詩映大唐春》,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2018年5月8日

   《大唐花舞 千年詩約》,《長江日報》2018年6月5日。

    評《詩映大唐春》,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2018年號。

   《詩的唐朝,唐朝的詩——<詩映大唐春——唐詩與唐人生活>讀後》,《光明日報》,2018年8月19日。

27、《貶謫文化と貶謫文学——中唐元和の五大詩人の貶謫とその創作を中心に》,东京:勉誠出版,2017年版。

28、《中國古代文史經典讀本·柳宗元詩文選評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。

29、《棄逐與回歸——上古棄逐文學的文化學考察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。

   書評:

   《文化學視野裡的上古棄逐文學——評尚永亮新著<棄逐與回歸——上古棄逐文學的文化學考察>》,《中華讀書報》2018-02-28

   《上古文學與文化研究的新推進——評尚永亮先生<棄逐與回歸——上古棄逐文學的文化學考察>》,《古籍新書報》2018.3.26

   《尚永亮在“棄逐文學”根部看到的》,《博覽群書》2018年02期。  

   《文學主題學研究的新成果——評尚永亮<棄逐與回歸——上古棄逐文學的文化學考察>》,《人民政協報》2018.8.27


三、主編、參編著作

1、《司馬遷與〈史記〉論集》(主編),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。

2、《中國古典名著精華》6冊(主編),陝西師大出版社1993年版。

3、《青少年史通》10冊(主編),未來出版社1994年版。

4、《明詩話全編》(參編),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。

5、《宋詩話全編》(參編),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。

6、《唐詩觀止》(主編),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。

7、《先秦兩漢文觀止》(主編),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。

8、《諸子百家金言辭典》(主編),巴蜀書社1999年8月版。

9、《中國文學史》(參編,撰寫隋唐文學卷第六、七、八、九章),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。

   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、教育部優秀教材一等獎、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科成果特等獎。

10、《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·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卷》(主編),武漢出版社2003年版。

   修訂版,武漢出版社2014年版。

11、《高等語文》(參編)。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。

12、《中國文化奇人傳》(主編),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。

13、《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》一、二、三輯(主編之一),中華書局2006、2007、2011年版。

14、《唐宋詩分類選講》(主編),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。

   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“十一五”國家級規劃教材。

15、《先秦漢魏六朝詩歌精選》(主編),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9年版。

16、《大學語文》(主編)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,2010年8月版。

    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项目成果,高校公共課精品教材。

   《大學語文》第二版,2015年版,普通高等教育本科“十二五”國家級規劃教材。

17、《大學語文教學參考》(主編)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,2010年9月版。

18、《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》(簡編本),(主編),武漢出版社2015年版。

19、《柳宗元研究論文選粹》,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年版 。

20、《中華古典詩詞比興轉義大辭典》(領銜撰稿人),東北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。

21、《柳宗元研究論文選粹》(主編),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年版。

    此外,分別參加《唐詩鑒賞辭典》、《寫作大辭典》、《詩經楚辭鑒賞辭典》、

   《中華古典詩文比興轉義大詞典》等十餘部書籍的撰稿工作。


四、學術論文要目

1、《論〈哀郢〉的創作和屈原的放逐年代》,《陝西師大學報》1980年4期。

   獲1981年陝西省第一屆社科論文優秀獎。

2、《劉勰對屈原及其辭賦的態度》,《陝西師大學報》1982年1期。

  《中國文藝年鑒》1992年號評介。

3、《陶淵明的思想及其形成原因》,《社會科學論文集》,陝西師大出版社1982.4

4、《評徐遲〈九歌——古代社會各階級的畫廊〉》,《長江文藝》1983年1期。

   人大複印資料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1983年3期轉載。

5、《辨〈人間詞話〉之真》,《江漢論壇》1983年2期。

   人大複印資料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1983年2期轉載。

6、《淺論莊子和浪漫主義文學》,《淮南師專學報》1983年1期。

7、《莊子研究三十年》,《國內哲學動態》1983年11——12期連載。

8、《建國以來莊子思想研究述評》,《教學與科研》1984年3期。

9、《屈原人格與屈賦風格》,《研究生文選》第1輯,陝西師大出版社1985年版。

10、《論孟郊詩的風格及其成因》,《陝西師大學報》1985年2期。

   《文學遺產》1986年1期摘要。

11、《莊子的浪漫主義特色及其成因》,《中州學刊》1986年1期。

12、《聞一多對莊子的禮贊、解剖和揚棄》,《江漢論壇》1986年11期。

13、《韓愈與二王劉柳的關係及其對永貞革新的態度》,《研究生文選》第2輯,陝西師大出版社1986年版。

14、《天人感應與神秘思維》,《陝西師大學報》1988年增刊。

15、《悲秋意識初探》,《陝西師大學報》1988年4期。

   《高校學報文摘》1989年2期摘要。

16、《黃仲則的心態及其詩詞的深層意蘊》,《文學評論》1988年5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1989年轉載。

17、《千古高情話悲秋》,《古典文學知識》1989年2期。

18、《古代悲秋文人生命樣態綜論》,《寶雞師院學報》1989年3期。

19、《中國古代悼亡詩初探》,《江漢論壇》1989年4期。

   《中國語言文學資訊》1989年4期摘要。

20、《兩種思維的衝突與史學家的苦悶》,《人文雜誌》1989年1期。

21、《蔣士銓評傳》,《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》,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。

22、《悲秋意識與憂患意識異同論》,《社會科學》1990年2期。

23、《比較四季說傷春》,《古典文學知識》1990年3期。

   《文史知識》摘介。

24、《元和貶謫文學藝術特徵初探》,《陝西師大學報》1990年4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1991年3期轉載。

25、《冷峭:柳宗元審美情趣和悲劇生命的結晶》,《江漢論壇》1990年9期。

   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1991年號摘要發表。

   《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》第四卷論文摘要,三秦出版社2004年,第602-605頁。

26、《初唐文學述評》,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1990年號。

27、《論元和貶謫詩人的後期心態》,《文史哲》1991年3 期。

28、《白居易對自然的態度及其內在矛盾》,《漳州師院學報》1991年3期。

29、《孤憤:元和貶謫文學的精魂》,《固原師專學報》1991年4期。

30、《雄直勁健:劉禹錫詩文的風格主調》,《中州學刊》1991年4期。

31、《論元和五大詩人的參政意識和政治悲劇》,《人文雜誌》1991年1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1991年5期轉載。

   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1992年號摘要。

   《中國語言文學資訊》1991年2期摘要。

   《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》第六卷(上)論文摘要,三秦出版社2004年,第16-19頁。

32、《元和詩人與貶謫文學》,《文學遺產》1992年2期。

33、《司馬相如賦的主體特徵和模式作用》,《陝西師大學報》1992年1期。

   《高校學報文摘》1992年3期摘要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1992年5期轉載。

   《古典文學知識》1991年2期評介。

34、《元稹品節片論》,《唐都學刊》1992年2期。

35、《韓柳元白與陽城事件》,《古典文學知識》1992年3期。

36、《關於柳宗元與佛教》,《文學評論》1992年5期。

37、《論白居易對屈原陶潛的取捨態度及其意識傾向》,《中州學刊》1993年2期。

38、《論白居易所受佛老影響及其超越途徑》,《陝西師大學報》1993年2期。

39、《貶謫與貶謫文學論綱》,《漳州師院學報》1993年3期。

40、《論柳宗元劉禹錫執著意識的三大特徵》,《河北師大學報》1993年3期。

41、《貶謫詩人生命沉淪初考》,《延安大學學報》1994年1期。

42、《漢學在日本》,日本《NIHAO》季刊1994年2期。

45、《論元和君權與政治興衰》,《文史哲》1995年4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 K21《中國古代史研究》1995年9期轉載。

46、《司馬遷天人觀與思維方式論略》,《司馬遷與〈史記〉論集》,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。

47、《論元和詩人的生命沉淪和心理苦悶》,《吉首大學學報》1997年2期。

48、《看似尋常最奇崛》,《人文雜誌》1997年3期。

49、《忠奸之爭與感士不遇——論屈原賈誼的意識傾向及其在貶謫文化史上的意義》,《社會科學戰線》1997年4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 G0《文化研究》1998年1期轉載。

50、《〈牡丹亭〉中情的變化與表現手法的差異》,《淮陰師院學報》1998年2期。

51、《收功實者常於西北——十年來陝西〈史記〉研究之新進境與新特點》,《百年學科沉思錄》,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。

    收入《司馬遷與史記論集》第四輯,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。

52、《柳宗元劉禹錫兩被貶遷三度經行路途考》,《唐代文學研究》第7輯,廣西師大出版社1998年版。

53、《現代化進程與自我失落》,《日本學刊》1999年3期。

54、《論柳宗元的三大悲感》,《唐代文學研究》1999年第8輯,廣西師大出版社1999年版。

55、《文學莊子二十年》(合),《中州學刊》2000年第1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0年第6期轉載。

56、《東漢對〈楚辭〉的解讀和關於屈原的論爭》,《天府新論》2000年第3期。

57、《寓意山水的個體憂怨和美學追求》,《文學遺產》2000年第3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0年第9期轉載。

   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2001年號摘介。

   《柳學研究》摘介。

    收入《貶謫文學論集》,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版。

   《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》第六卷(下)論文摘要,三秦出版社2004年,第704-709頁。

   《武漢大學中文學科九十年論文集粹》收錄,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。

58、《蟬意象的生命體驗》(合),《江海學刊》2000年第6期。

59、《韓愈的潮州之貶及其心性變化》,《第三屆潮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》,花城出版社2000年8月版。

60、《論柳宗元的生命悲感和性格變異》,《文史哲》2000年第4期。

61、《論王叔文集團的革新困境及其失敗原因》,《淮陰師院學報》2000年第4期。

62、《中國詩學研究座談》,《安徽師大學報》2000年第3期。

63、《劉禹錫詠史懷古詩的類型和特點》,《東南大學學報》2000年第3期。

64、《20世紀兩大時期古典文學研究隨想》,《湖北大學學報》2000年第5期。

65、《逐臣與唐詩》,《古典文學知識》2001年第1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1年第6 期轉載。

66、《魏晉名士紹莊之作述論》,《社會科學輯刊》2001年第1期。

67、《矛盾的莊子與莊子的悖論》,《蘇州大學學報》2001年第1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數據B3《邏輯學》2001第4期。

68、《借古人事以自抒懷抱》,《零陵師專學報》2001年第1期。

69、《追求有思想的學術》(合),《湖北大學學報》2001年第2期。

70、《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》(合),《文學遺產》2001年第2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1年8期。

71、《司馬遷對莊屈之接受及〈史記〉二傳的文獻價值》,《文學前沿》,第3期,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

    收入《司馬遷與史記論集》第五輯,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。

72、《古典文學研究中的理論提升和人文關懷》(合),《中國圖書評論》2001年第2期。

73、《〈莊子〉在兩漢之傳播與接受》,《文學評論》2001年第3期。

74、《人生困境中的執著與超越》,《社會科學戰線》2001年第4期。

75、《唐代詩學走勢簡論》,《光明日報》2001年7月25日。

76、《玄學演進與莊學地位之提升》,《中國文化月刊》,2001年第5期。

77、《莊子與名士風流》,《古典文學知識》,2001年第6期。

78、《專制政治壓力下的生命體驗和心性變化》,《武漢大學學報》,2001年第5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2年第 4 期轉載。

79、《湖湘貶謫文學的地域特點》,《求索》,2001年第6期。

80、《論莊子的個體關懷和人生思考》,《東南大學學報》2002年第2期。

81、《篳路藍縷 自鑄新範——讀增訂本〈接受修辭學〉》(合),《江淮論壇》2002年第2期。

82、《從對屈賈陶的接受態度看中唐貶謫詩人心態》,《唐代文學研究》第九輯,廣西師大出版社2002年4月版。

83、《評陳友冰先生〈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〉》,《文學評論》2002年第3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2年第 9 期轉載。

84、《唐代詩學論綱》,《長江學術》第一輯,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2年第 8 期轉載。

85、《文化心理與闡釋模式研究的新創獲——〈心靈之約——中國傳統詩學的文化心理闡釋〉讀後》(合),《武漢大學學報》2002年第 4 期。

86、《魏晉名士的注《莊》解《莊》及其誤讀》,湖南社會科學,2002年第1期。

    收入《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》,中華書局2006年版。

87、《魏晉玄學與莊學新變》,《中州學刊》2002年第4期。

88、《近二十年宋之問研究綜述》(合),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2001。

89、《黃庭堅詩歌研究》序,《古籍研究》2002年第3期

90、《文人與政治》,《古典文學知識》2002年第 6 期。

91、《魏晉時期人物特稱現象的文化分析》(合),《社會科學戰線》2002年第6期。

92、《圓外方中:柳宗元被貶後的心性設計與主客觀矛盾——以與楊誨之“說車”諸書為中心》,《江海學刊》2003年第1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3年第5期全文轉載。

93、《鴛鴦繡出從君看,亦把金針度與人》,《雲夢學刊》,2003年第1期。

94、《評〈李商隱文編年校注〉》(合),《唐都學刊》2003年第1期。

95、《遷客離憂楚地顏——略說貶謫文學與荊湘地域之間的關係及特點》,《湛江海洋大學學報》2003年第2期。

96、《孤鴻情結:觀照蘇軾其人其詞的一個新視點》(合),《詞曲研究的新拓展——中國首屆詞曲比較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。收入《中國蘇軾研究》第二輯,學苑出版社2005年版。

97、《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五個層面》,《光明日報》2003年7月30日。

98、《論錢鍾書對韓愈李賀詩的藝術發微》,《中國詩學》第八輯,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6月版.

99、《唐知名詩人之層級分佈與代群發展的定量分析》(合),《文學遺產》2003年第6期。

    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4年第2期全文轉載。

100、《八代詩歌分佈情形與發展態勢的定量分析》(合),《東南大學學報》2003年第6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。

101、《選題的困惑與視角的更新》,《光明日報》2003年12月3日。

102、《柳宗元及其詩文簡說》,《古典文學知識》2004年第1期。

103、《文情詩畫間的營構與追求——蘇雪林〈燈前詩草〉藝術略論》(合),《武漢大學學報》2004年第1期。

104、《〈擬鄴中集八首〉的詠懷性質與謝靈運的接受心態》(合),《中國韻文學刊》2004年第1期。

105、《從接受學角度看錢鍾書的韓愈研究》,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》2004年第3期。

    《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學研究叢刊》第二輯收錄,學苑出版社2004年版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4年9期論點集粹。

106、《元稹百年研究綜述》(合),《學術交流》2004年第4期。

    《新華文摘》2004年第15期要目輯覽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4年第8期。

107、《王維孟浩然隱逸之辨》(合),《江漢論壇》2004年第8期。

108、《20世紀“以文為詩”研究述論》(合),《中州學刊》2004年第5期。

109、《唐人的後院——從唐詩中的“藥”看唐人生活與創作》(合),《華中師大學報》2004年第5期。

    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2004年第6期摘要。

110、《柳宗元研究百年回顧》(合),《文學評論》2004年第5期。

111、《張籍王建研究百年綜述》(合),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2004年。

112、《論“以意逆志”說之內涵、價值及其對接受主體的遮蔽》(合),《文藝研究》2004年第6期。

    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05年第1期收錄。

    《中國學術年鑒》2005年摘要;

     收入《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》,中華書局2006年版。

113、《柳宗元詩歌接受主流及其嬗變——從另一角度看蘇軾“第一讀者”的地位和作用》(合),《人文雜誌》2004年第6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5年第3期轉載。

114、《術有專攻與無用之用》,《光明日報·文化週刊·文學遺產》2004年12月21日。

115、《聞一多與莊子》,《聞一多研究集刊》第9輯,武漢出版社2004年版。

116、《皎然詩論及其新變》,《唐代文學研究》第十輯,廣西師大出版社2004年11月版。

117、《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兩個二十年》,《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高層論壇論文集》,中華書局,2004年11月版。

118、《“長河”與王維〈使至塞上〉中的幾個問題》,《長江學術》第7輯,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1月版。

119、《開天、元和兩大詩人群交往詩創作及其變化的定量分析》,《江海學刊》2005年第2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5年第7期轉載。

120、《歐梅對韓孟的群體接受及其深層原因》(合),《四川大學學報》2005年第4期。

    《新華文摘》要目輯覽。

121、《日本漢學研究的幾個特點及其啟示意義》,《中州學刊》2005年第5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05年第12期論點摘編

122、《〈楚辭〉在西漢的傳播地域與接受群體》,《中國詩歌研究》第3輯,中華書局2005年8月版。

123、《宋之問詩歌藝術接受述論》(合),《唐都學刊》2005年第3期。

124、《歷史文化語義學的新進展》,《武漢大學學報》2005年第6期。

125、《“元和體”原初內涵考論》(合),《文學評論》2006年第2期。

    《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》2006年第4期摘介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06年第7期。

    《新華文摘》要目輯覽。

    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2007年摘介。

     收入《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》第二輯,中華書局2007年版。

126、《壺天境界與中晚唐士風的嬗變》,《東南大學學報》2006年第2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06年第8期轉載。

     收入《行止同探集》,四川辭書出版社2007年10月版。

     被譯為英文,收入《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。

127、《義堂周信の杜甫受容について》,日本京都大學《中國文學報》第七十冊,平成十七年十月。

128、《元和體の原義とその受容》,《テクストの讀解と伝承》,大阪大學廣域文化表現論講座共同研究成果報告,2006年。

129、《白居易百年研究述論》(合),《中州學刊》2006年3期。

130、《初唐聲律論的深化及其特點》,《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》2006年2期。

131、《論“元和體”之形成與接受學的關聯》,《福建論壇》2006年6期。

   在臺灣淡江大學11屆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以《從接受學角度對“元和體”相關史料的再詮釋》為題作專題演講。收入《古典文獻的教主與詮釋》,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8月版。

132、《選題與視角:古代文學研究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》,《ISSUES OF TAR EASTERN LITERATURES》,Saint Petersburg 2006.

133、《唐代逐臣別詩中的回歸情結、藝術表現及成因探析》(合),《文學評論叢刊》第9卷第1期

134、《論前期五山文學對杜詩的接受與嬗變》,《中華文史論叢》2006年第4期。

     收入《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》第二輯,中華書局2007年版。

     收入《唐代文學研究》第十二輯,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。

135、《自然與時空——漫議中國古代時空觀及其文學表現》,《珞珈講壇》2,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版。

136、《唐宋貶謫詩的發展嬗變與特點》,《山西大學學報》2007年第3期。

137、《接受美學視野下的元和詩歌及其研究進路》,《陝西師大學報》2007年第5期。

    《新華文摘》2007年23期存目。

    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2007第24卷摘介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08年第1期轉載。

138、《唐五代貶官之時空分佈的定量分析》,《上海大學學報》2007年第6期。

   K22《魏晉南北朝隋唐史》2008年第2期轉載。

139、《資料庫、計量分析與古代文學研究的現代化進程》,《文學評論》2007年第6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08年第2期轉載。

    《中國文學年鑒》(2008)摘要。

    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08年第4期收錄。

140、《唐五代文人逐臣分佈時期與地域的計量考察》,《東南大學學報》2007年第6期。

   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第25卷2008第1期摘介

141、《唐五代貶官規律與特點綜論》(合),《華中師大學報》2008年第1期。

    《中國教育報》2008年4月18日第4版摘介

142、《學者與詩人的魅力》,《沈祖棻詩詞研究會會刊》12-13,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8.1

143、《走出古典文學研究的困境》,《人民政協報·學術家園》2008年8月18日。

144、《李白蘇軾月意象比較研究》(合),《燕趙學術》2008年秋之卷。

145、《論白居易的政治體認、人生解悟與獨善觀——以白氏之貶及其超越意識為中心》,《湖北師範學院學報》2008年第5期。

146、《論言意、意象及其在中國詩歌中的表現》,《雲南大學學報》2008年6期。

147、《20世紀以來劉禹錫研究綜述——以生平、作品及文集的文獻學考索為中心》(合),《文獻》2009年第2期。

148、《清話的魅力》,《中國文化研究》2009年第2期。

149、《元遺山與白樂天的詩學關聯及其接受背景》,《文學遺產》2009年第4期。

     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09年第11期轉載。收入《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》第三輯,中華書局2011年版。

150、《論宋初詩人對白居易的追摹與接受》,《社會科學輯刊》2009年第4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 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09年第12期轉載。

151、《論王若虛對白居易的接受及其得失》,《社會科學》2009年第9期。收入《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》第三輯,中華書局2011年版。

152、《論方回之崇白及其對白詩的評點》,《北京大學學報》,2009年第5期。

    《羅宗強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》收錄,中華書局2009年版。

153、《日本漢詩對王維詩之空寂幽玄美的受容》(合),《江西社會科學》2009年第8期。

154、《“詩中有畫”辯——以王維詩及相關誤解為中心》,《社會科學研究》2010年第1期。

155、《蘇軾與白居易的文化關聯及差異》,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》2010年第1期。

    《新華文摘》2010年第12期轉載。

156、《明初選家之唐詩觀及其淵源論略——以高棅〈唐詩品匯〉對元和詩人之選評為中心》,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》2010年第2期。

     日本《中唐文學會報》第十六號收錄。

157、《“白俗”論之兩宋流變及其深層原因》,《學術研究》2010年第5期。

158、《中唐樂府諷諭詩之價值評判與元白張王之優劣異同——從接受學角度對清人相關論述的一個梳理和檢討》,《北京大學學報》2010年第4期;

    《唐代文學研究》第十四輯收錄,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。

159、《20世紀以來劉禹錫思想、文學研究述論》(合),《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》2010年第4期。

160、《明清詩壇論爭與元和詩歌選錄——以元和十大詩人詩的入選和體裁分佈為中心》(合),《社會科學》2010年第9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11年第1期轉載。

161、《貶謫文化在北宋的演進及其文學影響——以元佑貶謫文人群體為論述中心》(合),《中華文史論叢》2010年第3期。

    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11年第1期收錄。

     收入《兩宋士大夫文學研究》,中國社科出版社2012年版。

162、《從“淺俗”之否定到多元之闡釋——清前中期白居易詩接受的階段性變化及其要因》,《復旦學報》2010年第5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 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11年第2期轉載。

163、《從選本看元和詩歌在唐宋金元的傳播接受——以元和十大詩人作品入選率及其變化為中心》(合),《求是學刊》2010年第5期。

     收入《視界與方法——中國文學研究十年》,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。

164、《名篇與選本——以元和十大詩人被選詩為中心的定量分析》(合),《學術論壇》2010年第9期。

165、《論吳梅村對元白長篇的創作接受——兼論梅村體與長慶體之異同》,《文史哲》2010年第6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11年第3期轉載。

166、《明中後期對白居易詩接受向度的承接與轉變》,《人文中國學報》第16期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九月版。

167、《論杜甫格律組詩的藝術開創》(合),《江海學刊》2011年第2期。

168、《柳宗元古近體詩與表述類型之關聯及其創作動因》,《文學遺產》2011年第3期。

     收入《柳宗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。

169、《A Controversial Poet,a Forgotten Dynasty Poets’ Reception of Bai Juyi and Its Hixtorical Significance》, 《Fe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》2011.1

170、《一位有爭議的詩人與一個被忽略的朝代——金源詩人對白居易的接受及其詩史意義》,《文學與文化》2011年第2期。

171、《破自我中心,成大方之家》,《讀有所得》4,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。

172、《從聞雞起舞到擊楫中流》,《讀有所得》6,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。

173、《後稷之棄與棄逐文化的母題構成》,《華中師範大學學報》2011提4期。

174、《東西方早期棄逐故事的基本形態及其文化內涵》,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》2011年第6期。

175、《唐五代田園詩創作情形之定量分析》(合),《社會科學輯刊》2011年第6期。

176、《打量文化江南的詩意眼光》,《社會科學報》2012年1月12日。《燕趙學術》2012年春之卷。

177、《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棄子逐臣之作——〈小弁〉作者及本事評議》,《安徽大學學報》2012年第1期。

     收入《古代文學特色文獻研究》第二輯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。

178、《上古棄子廢后的經典案例與經典文本——對宜臼、申後之棄廢及〈詩經〉相關作品的文化闡釋》,《學術研究》2012年第4期。

     收入《傅璇琮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》,《中華書局》2012年版。

179、《水漫金山與傳說的合成》(上,合),《古典文學知識》2012年第3期。

180、《水漫金山與傳說的合成》(下,合),《古典文學知識》2012年第4期。

181、《從辨體思想看明清詩學對韋、柳五古之接受》(合),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》2012年第4期。

182、《〈詩經〉棄婦詩分類考述》,《學術論壇》2012年第8期。

     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13年第1期轉載

183、《說元白》,《中唐文學會報》2012年。

184、《〈全宋文〉所收碑誌文補遺五篇》(合),《長江學術》2012年第4期。

185、《〈小雅·四月〉本義考述》,《創大中國論集》第16號,2013年3月。

186、《〈離騷〉男女君臣之喻新論》,《創大中國論集》第16號,2013年3月。

187、《辨兩個傅汝舟的混淆與誤用》(合),《東南大學學報》2013年3期。

188、《西湖斷橋與傳說的聚焦——論白蛇傳說與斷橋的關聯》(合),《東吳文化遺產》第四輯,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版。

189、《〈離騷〉與早期棄逐詩之關聯及承接轉換》,《社會科學輯刊》2013年第2期。收入《中國楚辭學》第二十一輯,學苑出版社2015年版。

190、《〈詩經〉棄婦詩與逐臣詩的文化關聯》,《北京大學學報》2013年第3期。

    《文摘報》2013年6月20日《學林漫步》摘要。收入《川合康三教授榮休紀念文集》,鳳凰出版社2017年版 。

191、《棄逐視野下的驪姬之亂及其文化意義——以申生之死、重耳出亡為中心》,

    《江漢論壇》2013年第7期。

    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2013年第5期摘要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13年第11期轉載

192、《逐臣南遷與“惟以告哀”》,《社會科學》2013年11月。

193、《唐人作詩是否拗救,這是一個問題》,《中國韻文學刊》2013年第4期。

194、《魏晉政權與金墉城的意蘊嬗變》(合),《安徽大學學報》2014年第2期。

195、《離騷的象喻范式與文化內蘊》,《文學評論》2014年第2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14年第10期轉載。

196、《E考據與文史研究》,《人民政協報·學術家園》,2014年2月17日。

197、《儒家孝文化的兩種價值取向》,韓國成均館大學校《儒教文化研究》第二十一輯。2014。2

198、《英雄·孝子·准棄子——虞舜被害故事的文化解讀》,《文學遺產》2014年第3期。

     收入《西灣·珞珈論學集》,臺灣中山大學2015年版;《揚葩振藻集》,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6年版。

199、《歷史與傳說間的文學變奏——伯奇本事及其歷史演變考論》,《文史哲》2014年第4期。

200、《棄逐與回歸——上古棄逐文學與文化導論》,《學術研究》2014年第4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 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14年第7期轉載。

201、《E考據與文史教學的應對方略》,《中國大學教學》2014年第10期。

收入《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集》,买球最好的网站出版社2017年版。

202、《唐五代樂府詩創作情形之定量分析》(合),《樂府學》第十輯,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14。

203、《導向與開拓:《文學遺產》與古代文學研究 ——以《文學遺產》十年(2004~2013)刊文為例》(合),《文學遺產六十年》,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。

204、《也說“授人以魚”與“授人以漁”》,《寫作》2015年第4期。

     收入《大學語文論壇》第1輯,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;《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探索集》,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。

205、《探尋美的歷程》,《中學語文教學》2015年第9期。

206、《一部慎終追遠、辨章學術的力作——讀王齊洲教授新著〈中國古代文學觀念發生史〉》,《光明日報》2015年11月12日。

207、《唐碎葉與安西四鎮百年研究述論》,《浙江大學學報》2016年第1期。

208、《“元白”並稱與多面元白》,《文學遺產》2016年第2期。

     收入《明月天山——李白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國家圖書館出版2018年版。

209、《柳宗元的書法造詣與傳承論略》,《文藝研究》2016年第4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數據J7《造型藝術》2016年第4期全文轉載。

210、《回歸:流亡者的心理情結與邏輯展演》,《求索》2016年第4期。

    《新華文摘》2016年第18期摘要。

211、《注目歷史星空那道異彩——〈漢月邊關萬古情—昭君與昭君文化〉讀後》,《中文論壇》第三輯,長江出版社2016年版。

212、《中古胡姓家族之族源敘事與民族認同》(合),《文史哲》2016年第4期。

    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17年第1期收錄。範兆飛《2016年的魏晉南北朝史研究》(《中國史研究動態》)評論。

213、《讀唐詩學書系》,《學術界》2016年第7期。

214、《笛賦偽作性質的幾點思考》,《河南師大學報》2016年第4期。

215、《元白並稱考論》,《唐代文學研究》第十六期,廣西師大出版社2016年版。

216、《尊體:嚴羽本色理念及其四大要素》(合),《文藝理論研究》2016年第5期。《新華文摘》2017年4期摘要。

217、《灞橋風雪驢子背——一個經典意象的多元嬗變與詩畫解讀》(合),《文藝研究》2017年第1期。

     人大複印資料 J2《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》2017年第5期轉載。

218、《一代騷壇唱大風》,《光明日報·文史哲週刊·文學遺產》,2017年2月20日。

219、《方法與創新——以文學研究為中心》,《中文論壇》2017年第1期。

220、《佛學影響與儒者情懷》,《銅仁學院學報》2017年第5期。

221、《逆境超越與悲秋情懷》,《劉禹錫研究》第一輯,暨南大學出版社2017年。

222、《貶官與地域——計量學視野下的唐代流貶文學》,韓國《濟州島研究》2017年第8期。

223、《唐宋文學研究的異域景觀》,《中國文學研究(輯刊)》,2017年。

224、《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他者視野》,《新疆大學學報》2017年第4期。

225、《在詩與生活間尋找對接》,《人民政協報》2018年4月16日。

226、《唐人詩文及史書中之商顏考》,《文學遺產》2018年第1期。

     收入《柳宗元研究論文選粹》,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年版。

227、《當年傳道情何限,遙憶師門數仞牆》,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,2017年號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7月版。

228、《柳宗元與長安》,《柳宗元研究論文選粹》,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年版。


五、譯著、譯文

1、《李白的客寓意識及其詩思》(合),中華書局2001年版。

2、《白居易和陶淵明》,《唐代文學研究年鑒》1987年。

3、《民間故事的形態學與變形論》,《結構主義神話學》, 陝西師大出版社1988年版。

4、《中國古典詩中的春和秋》,《日本學者中國文學研究譯叢》第5輯  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。

   收入《中國文學批評史學術檔案》,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。

5、《〈史記〉中所表現的司馬遷的因果報應思想和命運論》,《司馬遷與史記論集》,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。

6、《讀〈刺客列傳〉——主題與變奏》,《司馬遷與史記論集》,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。

7、《客寓的詩思——認識李白的基準》,《湖北大學學報》1999年第6期。

  《中國李白研究》2000年收錄。  

8、《李白的長安體驗——關於兩度進京說的諸問題》,《漳州師院學報》 1999年第4期。

9、《“謫仙人”之稱謂及其意義》,《荊州師院學報》2000年第1期。

   人大報刊資料J2《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》2000年第10期轉載。

10、《作者之夢與讀者之夢》,《長江學術》第9輯,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。


上一篇:葛刚岩 下一篇:陈文新
版权所有 买球最好的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 地址:武汉市珞珈山 邮编:430072 鄂ICP备0000000
Powered by JL-TECH
教师专区登录

规章制度检索 请输入教师学工号